你知道莞深地區的瓦楞紙板為什么要用英寸嗎?大道至簡的精到設計!
發布日期:2018-02-05 00:00 來源:http://www.keystogift.com 點擊:
許多人都知道珠三角區域的瓦楞紙板規格及報價均是以英寸為基準單位的,原紙門幅、訂單門幅、計價面積均是用英寸、千平方英寸。這是改革開放初期,港臺包裝企業Z先啟用的一套單位體系;往后,珠三角區域的內資企業也繼續沿用了這套標準。
全國其它區域,瓦楞紙板都是用米、厘米、平方米為單位?!懊?、厘米”是國際單位制體系下的單位,“英寸”體系不是國際單位,但為什么還會一直沿用英寸制呢?
這是因為——在英寸單位下,明確地限定了紙板門幅的規格!
產品規格,是為了面向市場需求,推出的一種尺寸約定。這種約定,具有歸并、減少、約束產品尺寸變化的作用。
在英寸單位下,不僅是每2英寸一個規格,同時規定了規格只限定在29~55英寸之內(只會出現14個規格);
在厘米單位下,雖然每5cm一個規格(類同于2英寸)卻沒有限定范圍,這會導致生產線門幅越大、備紙規格會越來越多。
瓦楞紙板走向市場化,是從“1.4米門幅生產線時代”開始的。1.4米正好就是55英寸。
很自然地,當時港臺企業就按照每2英寸一個規格設定了接單門幅,從29~55英寸,共14個規格。這14個規格對應了14個原紙門幅。
這14個門幅,也就形成為紙板市場下單的固定規格。
在港臺紙品廠的這種導向下,無論客戶所需要的紙板寬度是多少,在考慮修邊裕量后,各自向上歸入就近的英寸門幅。也就是說,在紙板廠眼里,客戶的訂單只有這14個生產規格。
即便客戶需要55英寸以上的單開紙板,也是在紙板廠預定的生產門幅范圍內選擇下單規格。比如客戶需要163cm幅寬的紙板,雖然折算是65英寸,卻是需要并入66英寸的下單規格的。
事實上,在市場所需求的規格里,29~55英寸可以涵蓋幾乎所有的規格需求。
下面是廣州某紙板廠2017年6個月累計的接單量圖表。
如上數據顯示,29~55英寸的訂單量占到了90%。
因此,也可以認為,市場的需求,幾乎可以在29~55英寸(75~140cm)范圍內全部得到滿足。
這也就是為什么可以把29~55英寸作為紙板固定規格的原因。
從上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29、31、33、35、37、39英寸的訂單(75~100cm)長米數是Z多的。這種需求分布會出現一個問題——1.4米瓦線的門幅占用率會非常低!
在2003年前后,1.8米瓦線橫空出世,這讓29、31、33、35英寸的紙板可以雙開生產,1.4米瓦線的Z小門幅一躍成為1.8米瓦線上的較大門幅,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專業化的紙板廠,也就是在1.8米瓦線問世后如雨后春筍般地大量出現。
往后又出現過2.0米門幅的生產線,可以對開37、39英寸的訂單,可全盤消化門幅尺寸Z為集中的訂單(29~39英寸、75~100cm),因而成為史上產能發揮性價比Z高的生產線。
在原紙門幅的設定上,珠三角區域按照“29~55英寸”的固定規格,針對1.8米生產線增加了58、62、66、70英寸(150/160/170/180cm)四個原紙門幅,用于生產29、31、33、35英寸(75/80/85/90cm)這四個訂單門幅。同時,原1.4米瓦線就不再生產29~35門幅的訂單了。
這個時候,大家應該清楚,為什么在55英寸之上,單數英寸變成了雙數英寸,同時又變成每4英寸跳一次門幅了吧!
正是因為在“1.4米生產線時代”確立了這種限定了規格的英寸制門幅,才會在生產線門幅不斷變大的時代,紙板的生產規格(備紙門幅)可以永遠保持著14個門幅的標準。
下面來總結一下:
在英寸門幅規格下,生產線門幅、訂單門幅、原紙門幅的對應關系,可見下圖:
由此可以體會到,啟用于二十年前的英寸制門幅規格的設計,其中所包含的大道至簡的精到思想!
但是,全國其它地區設定的每5cm一個訂單規格的做法,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如果一間紙板廠是1.8米+2.5米生產線,在英寸門幅規格下是14個原紙門幅,在厘米門幅規格下卻要25個門幅。對比表如下:
如果采用厘米為單位的市場區域,也能借用“英寸制門幅規格”的設計思想,即:將140cm以上的門幅,設定為每10cm一個規格,并以此確定為市場規則,將會大大降低原紙的基礎庫存。
紙板廠的原紙基礎庫存需要多少?請參見本公眾號過往文章:基礎知識|紙板廠的原紙基礎庫存需要多少?
通過回顧紙板訂單門幅、生產門幅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感受到:在新興的市場初期,設定出一種行業的標準規格,是對優化資源有重大作用的。英寸制門幅規格標準,在歷經了二十多年后依然能穩定地適用于新的市場情況,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偉大的創造。
重型紙箱,汽車零部件包裝